“追亡逐北”的解释
成语拼音:[zhuī bēn zhú běi]
成语解释:追击败走的敌军。
成语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追亡逐北,伏尸百万。”
成语例句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因驱走之,追亡逐北,径至夹石,斩获万余。”
是否常用:
感情褒贬:中性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追击败走的敌军
结构类型:联合式成语
形成年代: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繁体字形: 追亡逐北
英文翻译:pursue and attack
成语故事:
成语接龙:“追亡逐北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
成语关注:
“追亡逐北”单字解释
追:[zhuī]
1.赶,紧跟着:~逐。~逼。~随。~光。~剿。~捕。~奔逐北。
2.回溯过去,补做过去的事:~溯。~悼。~加。~认。
3.竭力探求,寻求:~问。~寻。~究。~索。[duī]
1.雕琢:~琢(雕刻)。
2.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。
亡:[wáng]
1.逃:逃~。流~。
2.失去:~佚。~羊补牢。
3.死:伤~。死~。
4.灭:灭~。~国奴。救~。兴~。[wú]古同“无”,没有。
逐:
1.追赶:追~。~鹿。随波~流。
2.驱逐:~客令。~出门外。
3.挨着(次序):~年。~字~句。~条说明。
4.姓。
北:[běi]
1.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左手的一边,与“南”相对:~方。~辰(古书指北极星)。~上(古代以北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与“南下”相对)。~极星(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,人常靠它辨别方向)。~国(指中国北部)。
2.打了败仗往回逃:败~。[bèi]古同“背”,违背,违反。
“追亡逐北”的近义词
“追亡逐北”造句
燕军扰乱奔走,齐人追亡逐北。
我军在解放东三省之后,一路追亡逐北,直捣蒋家王朝的老巢。
数年间,追亡逐北,斩首无算,胡虏闻狼啸而胆裂遁逃。
追亡逐北三万里,怒海狂涛一路杀。
卫青率左路军,在鬼见愁背风列阵,大败单于大军,追亡逐北,略龙城,挥师北向,兵锋直指单于庭。
一怒爆发,杀妖族,救女友,追亡逐北,伏尸百万。造句 网
现在兵部右侍郎熊廷弼镇守辽东,追亡逐北,稳固了我朝在辽东的局面,有此人坐镇辽东,我朝必不有失,所以微臣以为,矿税可以停征了。
秦有余力而制其弊,追亡逐北,伏尸百万,流血漂卤,因利乘便,宰割天下,分裂山河;强国请服,弱国入朝。
萧末在混乱中引众离去,赵端和欧阳鼎、阿鲁巴追亡逐北,追得宫帐军丢盔弃甲,缴获马匹千余,军械数百。
虽然俄军的战线中央和左翼都清净了,但连内肯普认为法兰克斯还是对他的右翼产生了很大的威胁,形势还没有乐观到可以放手追亡逐北的地步。
“追亡逐北”相关成语